第十期 2005年01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經驗共享
>> 理工音樂課程招生面試評述 文•戴定澄

  這是筆者來理工學院任藝術高等學校音樂課程教授後所遇的第一次招生面試。面試中部分考生的良好表現超出本人原先 的保守估計——據瞭解亦是歷來較好的一次,高興之情溢於言表;但亦有部分考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離高等音樂學科入學要求距離尚遠。其中,除了音樂基礎、技術規範方面的表現外,在音樂的視聽能力、情感能力、風格把握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亦令人憂慮。

  筆者曾任國內外多個高等音樂院校的教授、訪問教授、客席教授或研究員等,深知學生生源對一個高等音樂學科的生存、發展及相應影響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辦好高等音樂專業學科,除了科學的制度、計劃及相應的條件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此基礎上才會有前瞻的學術思維和高層次的學生培養。說到底,大學的基本目的就是培養優質學生。如何培養出優質學生牽涉多方因素,但學生入學的質素毫無疑問是個極為重要的前提。基於上述考慮和對本澳未來的音樂人才在深造、發展需求以及反饋需要,僅對面試的情況作一簡要評述。

  面試由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一為樂器演奏,藉此瞭解考生學習音樂的技術基礎和情感表述能力;其二為視唱(Sight singing),從中知悉考生的音樂基本質素和訓練規範程度;最後一項溝通交談,主要考察學生有關入學的思考及相應表述能力。在前兩項內容測試較好、技術較規範的考生還會被問及一些音樂思考、分析方面的問題。現逐一論述:

一、從樂器演奏的情況看

  考生大多選擇演奏鋼琴,部分考生亦選擇了其他樂器,如西式銅管、木管、弦樂器、七弦琴及部分中國民族樂器等。

  考生所表現的技術程度各不相同,但程度並不是取得好成績的唯一標準—— 作為專業音樂學科的考試,跟業餘樂器考試的性質、目的及相應的標準、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業餘考級證書在專業試中並無特別價值。音樂學科試中,考官更重視的是考生扎實的基礎、規範的表現及個人潛在的音樂能力與相應質素。缺乏這些前提,程度再深,“級別”再高亦不會被接受。事實上,一些考取了“八級”證書的考生,在演奏樂器時所表現出的粗糙、不規範及音樂表述能力方面的薄弱是相當令人驚訝的,很難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而那些不一定參加過考級或有級別的程度,卻在技術因素、音樂表達、風格把握各方面有較佳表現,接受了較為正規、嚴格訓練的考生,在進一步接受專業音樂訓練時,其專業的發展反而會容易、順暢得多。在這種思維定位下,如果基礎扎實、演奏規範、技術程度又偏高的考生理所當然受到更大的歡迎。

二、從視唱的情況看

  視譜演唱與聽辨音高、節奏組織的能力是決不亞於樂器演奏的重要音樂質素。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方面的能力可說是專業音樂學習的必備條件。如果考生同時具有較為扎實的樂器演奏功底,則可謂錦上添花。相反,若視唱與聽音的表現不佳(其中又分兩類,一類為先天音感較差,另一類則因未有接受適當訓練所致,相對而言,前一類考生問題更大),而演奏技術尚好,則以後在專業音樂學習時亦會有較多困難。

  當天在視唱測試中,部分考生表現較為優秀,稍作預備,就能用固定音名唱法對C宮音系統五聲徵調式及兩個升記號大調式旋律作較為流暢、準確(指音高、節奏、速度等)的視唱,這些考生的樂器基礎亦較佳,是較為令人滿意的生源;而亦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這方面的測試很難過最低合格線,找不到音高,節拍、節奏感亦較弱,其中部分考生在經過音高提示、即興模唱等啟發後,能較快地反應、跟進,這部分考生尚具備接受進一步訓練的條件。面試後,較多考生中存在的視唱、聽音的薄弱能力堪為人憂。考慮今後可由學校出面開辦一些考前視唱、聽音基礎方面的訓練課程。

三、從音樂思維與相應分析能力看

  對部分演奏、演唱等音樂技術質素能力較強的考生,面試時亦涉及到一些與所演奏作品相關的專業話題,如所演奏作品的風格問題、作品的結構問題、作品的表現手法問題等,藉以考察考生深一層次的音樂領悟力。不少考生回答得相當不錯,反映出音樂分析的初步能力和音樂思考的靈性,實難能可貴。這方面知識的積累,同考生自身質素相關,更同考生先前所接受音樂訓練的背景與規範程度有關。個人質素、技術、修養、思維方式及能力的並重發展,已成為現今的音樂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

四、從考生的入學動機、想法來看

 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1. 非常喜愛音樂,希望能接受深一層次專業、規範的音樂訓練;
 2. 熱愛音樂教師職業,希望學成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3. 希望早日取得文憑,以利今後找工作。

  上述幾種意見實際上是互為作用,不可分割的,考生坦率、直截了當的回答,表現了考生較為關注和相對側重的某個方面。就此意義而言,排序愈靠前的想法,應該是愈有利於今後所接受的音樂訓練,獲得進步、發展的機會亦更大。

  這次考生的來源以應屆考生為主,亦有去年因暫停音樂課程招生而等待今年報考的列屆生;此外,尚有本澳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本澳一些音樂協會的組織人等報考,個別考生還畢業自國內專業音樂附中。總的看來,面試情況較令人滿意。筆者亦對本澳未來的音樂生源表示樂觀,相信音樂考生的質素逐漸地提升,這同樣也會促使高等音樂教育和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在辦學層次、師資、設施、培養質量等各方面穩步發展。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校長、教授,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
戴定澄:“澳門高等音樂教育:背景、現況與展望”(澳門理工學報2003年第3期、2004年第1期)
戴定澄:“澳門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任重而道遠”(澳門教師雜誌2004年5月)
戴定澄:“音樂教育與創造性思維”(澳門中華教育2004年第一期)
戴定澄:“音樂學術研究與澳門音樂教育”(澳門日報2003 年11月30日、12月14日學海版)
戴定澄:“方興未艾的澳門社會音樂教育”(澳門理工學報 2004年第三期)
戴定澄: “大學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課程建設
──從澳門聖保祿學院的音樂課程談起”
(中西文化研究2004年第二期)
戴定澄: 《音樂教育展望》 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