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2003年10月
局長文告 編者的話 首頁  

創思教學
>> 「創出我天地」教學經驗談 特約記者•尉鳳君

  走過教育資源中心畫廊,不其然會被五彩繽紛的紙作展品吸引著,駐足一看簡介,發現是一位美術教師 —— 陳百花老師帶領的學生製作的美術作品展 —— 「創出我天地」。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令人目不暇給。學生們豐富的想像力,無盡創意潛能,都被發掘了。展覽雖然曲終人散,唯展覽背後的點點滴滴,仍然很耐人細味......?

靈感來自生活的一點一滴

 問:可否介紹一下今次美勞作品展的特色在哪裡?
 陳:「創出我天地」美勞作品展集合了四組不同級別的學生作品成果展。作品的主題分別為「水罐」、「M.C.幻覺藝術畫作」、「自我空間」、「當我快樂的時候」。全都是來自初三、初一、小六和小五年級的學生作品。

 問:作品展中「水罐」的製作靈感從何而來?
 陳:幾年前看過一個叫「小小藝術家」手工節目,甚為欣賞,當時把它攝錄了下來。想不到在苦思怎樣預備好一堂美術課時,擱置了多時的錄影帶突然觸發我的靈感,於是把它運用在這一堂的美術課吧!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天時是那盒錄影帶,地利是現在的美術室,猶記得初到學校時,並未設有美術室,美術老師要到不同的課室上課,有時構思了的課程會因為場地和設備不足而做不到,而當時上水彩畫課,水源就是一大問題,學生要到課室以外提著水桶到課室裡用。下課前,老師與學生都要忙著清理現場,費時塞事。後來學校建設了一個美術室,情況改善了不少。而人和是校方對美術課的支持呢!

 問:製作「水罐」事前要準備很多工作嗎?
 陳:例如今次製作水罐美勞課,事前老師可以在美術室內做一些準備功夫:準備播放手工節目的錄影帶、沒吹氣功的氣球、製作水罐用的雜誌紙、白膠漿、在課室內的書桌預先放上易潔膠布,並為未完成的作品預借一房間作擺放之用。

 問:美勞練習帶給學生甚麼好處?
 陳:我覺得不同的美勞練習令學生有不同的得著,例如「水罐」是中三班學生分組製作的美術功課,最初構思的主題是模擬製作古典歐洲式「水罐」,後來發覺學生懂得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斷求變,形成了他們自已風格的作品。我原先為他們準備的一些繪畫圖案,但他們都創造了他們獨特的圖案,有些組別更把「水罐」做成動物模樣,有些造出了傾斜形的「水罐」,有些則為「水罐」添上不同的小飾物,如羽毛、珠片、繩子、小石塊......。總之對於他們的創作能力,是超乎想像的,學生很懂得變通,遇到困難時會改用不同的方法去嘗試,亦會互相觀摩、互相學習。「水罐」練習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性、腦力激盪及從失敗中再接再勵的精神。

 問:用鞋盒製作「自我空間」又是如何構思的?
 陳:有一次到台灣參觀了一個展覽,其中一個工作坊是用鞋盒製作展品,心中留下印象。回澳後就用了這個構思讓學生用鞋盒製作「自我空間」。他們選用了很多不同的物料製作:如碎布、糖紙、食物包裝袋、石塊、衫鈕....等等,有些學生更把兩個或三個鞋盒合併在一起。?

從畫作看學生心靈深處

 問:可否談談「M.C.ESHER幻覺藝術」及「當我快樂的時候」兩個課題的教學過程?
 陳:M.C.ESHER是一位有名的畫家,他的作品其中一個特點是沒有主體與空間,兩者混然為一。今次以「M.C.ESHER幻覺藝術」為參考藍本的美術習作是由初一學生做的,題材由學生自定,畫作是自由創作,可由畫紙發展到畫版上。曾經有一個學生很苦惱的對我說:「我畫了一版的樹葉後,我真的不懂得如何畫下去!怎麼辦?」我回答:「想想和葉有關的東西有哪些?」學生馬上很開心地說:「我知道有甚麼了!」然後她便畫出一幅生動活潑的畫。另一位學生的作品裡畫了一張白臉,白臉向下並戴著一頂高貴的帽子—— 學生說這代表地位雖然是高人一等的人,但內心卻亳無自信。畫中另一個黑臉向上— 代表低下層,內心卻充滿自信。
 不論甚麼年齡、甚麼類型的學生畫的畫,細看下都會發現它的創意、優點和可愛之處,有些畫作還會說故事。曾經有前輩說這個主題對初一的學生來說較理性、較難掌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初一的學生竟然表達到一些深層的思想。
 「當我快樂的時候」是五年班學生的作品,方法是用泥膠在小的卡紙上做手工,本以為這個主題收到的成果都是開心的作品。意料之外的是一個經常在課堂上搗亂、沒有一兩個朋友的學生,他在卡紙上用泥膠只做了兩個很大的字「沒有!」。「你再想想,沒理由沒有快樂的呀?一點點呢?」我問學生。「我真的是沒有呀!真是一點都沒有呀!」。看到那張卡就令人感受到他的不開心,事後我知道那位學生是有一些不愉快的背景。

 問:如何給學生作品評分?
 陳:學生不懂畫鴨子,我不會在他的畫紙上幫他畫,因為那是我的鴨子而不是他的,我會鼓勵他看多些、想多些、嘗試多些。我會從學生作品中盡量尋找它的創意、優點、意念、構思、與眾不同、可愛度、用心度......。我相信從不同的角度去評估學生作品,分數低的結果比較難出現的,其實美術科不應該只停留在畫紙上,可以跳出平面,創造立體。老師作為帶領者、引導者,應給予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想像空間,提供更多的資訊、渠道,引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和聯想力是很重要的。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