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號 2002年1月
創刊詞 編者的話 首頁

 
  暑假期間,筆者隨澳門公職教育協會一團十二人到貴州進行了為期八日的教育訪問活動。這次貴州之旅令我得益不少,更因而對人生有了新的價值觀。行程中我不單瞭解到當地的教育概況,還感受到貧困學生的積極向上,認真好學的精神及當地人民的艱苦生活。
 

花了五小時經過崎嶇的山路......

  到達貴州後的第三日,我們便開始了教學活動及分組家訪貧困的學生。我們花了五小時,經過崎嶇的山路方到達目的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我們於當地的民族中學進行了教學活動。教育局的代表及該校校長和老師都坐在課室內的後排位置觀看上課的情況。我們一團人分別講解了澳門的歷史 地理,教授了電腦基礎知識及葡語課。看見學生上課認真投入,積極提問及回答問題的表現,我們就更加起勁,上課氣氛也因此特別熱烈。
 
人窮卻志不短,不怨天尤人

  家訪貧困學生時,獲得了其家人的熱情招待,儘管他們家境貧窮卻絕不吝嗇,為我們烹煮了兩款不同的食品。他們不會借故向我們講述其困境而想從中獲得任何利益。當我們提出要贊助其子弟的文具費用,他們反而推卻我們的好意,經班主任相勸後,他們才願接納。這些都能反映出他們的純樸勤奮,熱情好客的精神。他們雖是人窮卻志不短,從來不怨天尤人,更不向人討錢,也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施捨,每天只是辛勤地工作,思想單純,不存歪念。

  據當地老師介紹,大部分學生都是居於離校舍很遠的山區,他們為了學業,每天最少要步行一至二小時回校,由於家境清貧及為了節省開支,學生們都自行帶備簡單的糧食回校烹煮,而空著肚子上課,已成為他們的習慣之一,有些學生連本來已很便宜的學費也無法繳交,因而被迫輟學。

 
土質貧瘠,生產技術落後

  教學訪問途中,見當地人民辛勤工作,無奈山地多,土質貧瘠,生產技術落後而造成農作物的種類及產量有限,主要產物為細小的馬鈴薯和玉蜀黍。由於交通不發達,不能運輸產物往貴州以外的地方以賣得較高的價錢,加上全貴州共有四十八個小數民族,他們都各有自己的語言,且因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故不會聽或講普通話,因而造成了語言障礙,難與外人溝通,這都是當地人民貧困的原因。當地教育界及我們一團人都深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及脫離貧窮,故當地政府相當重視我們這次教學訪問活動。有了教育,人們的文化便可獲得提高,才能使他們脫貧。

  在此希望本澳社會各界能多關心國內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給予一群不幸的學童多點希望及援助。

 
(作者為仔中葡小學教師)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