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號 2002年1月
創刊詞 編者的話 首頁

 

  屈指一算,「倉頡輸入法」自1979年由朱邦復先生發明至今經已有二十多個年頭了,其間出現過許多不同的輸入法,但倉頡輸入法仍能經起考驗,歷久不衰。究竟它有何過人之處,能夠處變不驚,屹立不倒呢?

  其實,「倉頡輸入法」當年能夠獨領風騷,離不開發明人朱邦復的無私奉獻精神。話說朱邦復在76年就開始獨自研究中文輸入法,通過三年每晚不停地剪字典,足足剪了十多本,並把字歸類貼成許多的卡片。最後,在Acer電腦公司的支援下研究出「倉頡輸入法」。倉頡推出後,深受人們的歡迎,但朱邦復並未因此而得到許多的利益。他說:「三百五十萬元是公司出資研究的費用,倉頡都是免費的,我一點專利都沒有收。」朱邦復把自己研究成果捐給了國家,他所持理念是:「我們的祖先發明文字,也沒有向我們收錢,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產。」

  「倉頡輸入法」不負朱邦復所厚望,它的發明推動了中文電腦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今天,我們使用的每一部電腦,差不多都裝有「倉頡輸入法」,因此,「倉頡輸入法」已成為電腦入門必學課程。

  「倉頡輸入法」之所以歷久不衰,除了因為沒有專利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輸入速度,我們可以留意到,現時市面上出售的多種中文輸入法,主要還是標榜易學易用,而甚少宣傳它們的速度,因為據有關資料顯示,至今為止,在既存的中文輸入法中,「倉頡輸入法」仍是被公認為速度最快的。但倉頡的難學亦是人所共知的,既要記憶字母、字根、輔助碼,又要學習拆碼,種種的困難,令初學者望而生畏,阻礙了人們對學習倉頡的意願。但如果學得其法,並付出多些努力,多些進行練習,那麼,要掌握好「倉頡輸入法」其實並不困難。

  總括來說,「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先苦後甜的中文輸入法,要得嘗中文輸入的甜頭和樂趣,多作練習無疑是一個不二之法。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