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2004年05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科普教育
>> 澳門科普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 專訪科技委員會委員唐志堅先生
編輯組

  第9/2000號法律《科學技術綱要法》中有明確條文鼓勵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和推廣。其具體內容包括鼓勵學校和社會對教師提供科學技術知識的培訓;支援學校在教育上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協助學校建立完善的資訊科技教育網絡。與教育實體合作,採取必要的措施,將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並定期進行檢討。推動社會對科學技術的關心和認識,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技術素養。

  《教師雜誌》專訪科技委員會委員、科普小組召集人唐志堅先生,目的是讓廣大教師進一步認識本澳科普教育的現況以及科技委員會的工作。

 問: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近年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頒布了《科學技術綱要法》,也成立了科技委員會。作為委員之一,唐先生可否向《教師雜誌》的讀者介紹一下科技委員會目前的工作和將來的發展方向?

 答:科技委員會的性質是一個諮詢機構,主要是就科技政策向行政長官提出建議,並配合施政方針提出一些政策性的意見。
  現時的工作大致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
分是科技發展基金方面,該基金主要支持一些從事科研、開發、創新以及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等的單位機構,包括高等教育機構、研發機構和企業等;同時也會獎勵在科技方面有成就的人士。基金的草案現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處於修改細節條文的階段,預計今年將會正式成立。第二部分是如何推行科普工作和推廣科普教育,科技委員會已經製作了一本計劃書交給行政長官。第三部分是作為科技中介人的工作,推廣科技產品,幫助企業引入和應用創新的概念、創新的產品等。科技委員會在這三部分的工作都已取得一定的進展。
  教師比較關注的是科普工作及科普教育的推廣。我們把科學技術的發展用兩隻翅膀來作比喻:第一隻翅膀是科技創新,第二隻翅膀是科學普及。要同時具備兩隻翅膀,科技才能得以發展。過往一些人只想到創新、創造發明或提升生產力,未能意識到科普的重要性。其實科技作為生產力只是科學發展的其中一隻翅膀,要真正做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就需要另一隻叫科普的翅膀。科普是指全民科學知識的普及,如果社會的科普工作做得不好,社會的發展就會遇到阻力,人會欠缺科學的思維方法,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議題。科普推行得不好,社會上迷信的風氣就會滿天飛,只會用唯心的思維方法。社會上的科技產品日新月異地推出,但是人的思維跟不上,就會出現很多違反科學的迷信行為或現象。有了這兩隻翅膀,科學才能真正得到發展。
  很多國家和地區,不論是先進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很重視教育學生的科普知識。歐美很多中型城市都投入很多資源建立科學博物館、科技館等作為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投入人力物力促進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很多社會活動都圍繞著這方面開展。教育界的責任很重,特別是如何向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使青少年從小就養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近二三十年來對成年人開展科普活動和教育也越來越重視。

 問:澳門的科普推廣在目前已進行了哪些工作?以後有哪些長遠的發展計劃?

 答:科普小組已經擬定了一份意見書,並已在科技委員會討論過。意見書大致可分成短、中期和長期計劃。
  短中期計劃是指在二至五年間開展的幾項工作。第一項是配合科技館的建成,如何充分發揮科技館在科普方面的推廣作用。第二是進行科普導師的人員調查,培訓科普的導師隊伍。導師均是科普領域的專家,以後會靠這批專家去推行一些計劃,而且可以到學校進行推廣,也可以在社會上組織一些活動。因此需要調查這方面的人力資源和培訓工作。第三項工作是想建立一些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澳門尚未有科普基地。澳門只有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政府部門及公、私立機構,這些部門和機構本身的科技含量高但並不等於能成為科普基地,所以將來先要建立一些科普基地,把科技含量高的公共機構或私立部門提升變成科普教育基地。比如說天文台的知識含量很多,在天文和氣象等方面有很多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本身有較高的專業職能和技術。但要提升成為科普的教育基地,就要有一些教育配套措施,例如向到來參觀的學生和公眾進行講解,目的是要讓學生或參觀者學到哪些科學知識?得到哪些認知?我們計劃將來在條件許可下,把這些機構逐漸建立成為科普教育基地。這樣,青少年學生和市民都可以提高科普知識。其他的工作包括支持科技團體和各民間社團開展科技活動、展覽、競賽等,也會研究舉辦一些不同主題的科普活動。

 問:科普教育除了能夠提供一些知識給青少年外,是否也能培養青少年正確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

 答:科學態度的建立和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只是一些知識,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希望科普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青少年認識科學、熱愛科學、應用科學。例如澳門電訊有限公司是澳門最大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對青少年認識資訊科技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未來社會的三大發展方向,其中之一就是通訊科技的發展。這兩、三年的資訊科技發展得十分快,所以要把這些龍頭企業提升成為科普教育基地,首先要使青少年認識、熱愛並應用資訊及通訊科技。

 問:您剛才提及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構想,將來在天文台等機構會否有專人講解?同時會否設立一個區域,讓參觀的人動手操作?

 答:現在參觀這些機構已有專人講解,他們也非常重視。我們很希望透過參觀,傳達科普教育的訊息,因此以科普教育為主題的參觀安排與一般的參觀並不一樣,希望為科普教育提供環境,如果機構本身同意成為科普教育基地,教育方面的專家就會與機構內的專家共同商討。希望這些機構可以自己做到,當然首要的條件是得到這些機構的支持。
  其他計劃,比如支持社會科普活動,目前很多團體每年舉辦很多活動,內地及鄰近地區亦舉辦很多科普活動。科技委員會將支持本地團體,包括學界活動、青年活動等。科技委員會會盡量在政策上或在經費上予以支持,希望能在澳門多開展各類與科技相關的活動。科技委員會除了在政府機構、學校或社團有需要時派出專家提供訓練外,亦支持走出去,積極參加在中國內地或世界上舉辦的各類型科普活動。目前在這方面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除了機械人比賽,其他的如科學創新大賽以及一些學科比賽等,均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除了數學、信息學等奧林匹克競賽外,本澳亦參加物理、化學等奧林匹克的比賽。

 問:您認為澳門推廣科普教育的優勢在哪裡?又有哪些不足之處?

 答:坦白說,以目前的實際情況,在澳門推動科普教育仍未能做到經常性。我認為澳門的主要優勢是環保的基礎做得比較好,所以在很多範疇的科普教育中,環保是我們的重心。環保科學在現時學校教育中推行已有一些成績,少數學校已開展一些第二課堂的活動。整個社會已經開始重視環保產業,教育也可以把環保作為科普教育切入點。
  另一個是利用太空科技、航天技術和對宇宙的認識。我們目前正在構思一些具體的項目。大家都知道楊利偉來澳門訪問掀起了一股航天熱潮,整個社會和青少年的反應都相當熱烈。但是很多市民和學生對一些事仍然一知半解,我們正在研究太空科技、航天技術和對宇宙的認識作為一個重點項目。未來三年將會開展一些計劃,以太空探索帶動學科教學和科普活動。物理、化學等方面都有很多科普知識,太空科技和航天知識其實是各門科學的綜合應用。我們將來可以組織一個導師團,學校、青年中心或社會團體如果有要求,我們都可以派人去演講,可以按要求講哪一方面的知識。現在主要是應學校的要求,在學校開展一些科普教育的工作。
  我們希望將來辦一個太空科技和航天技術的展覽,提升市民對太空和對宇宙的認識。香港曾經在1996年舉辦過這類展覽,反應相當熱烈。澳門現時正在積極爭取珠江三角洲的太空和航天展覽主辦權,若成功取得主辦權,配合開放自由行旅遊政策,將對澳門的經濟起促進作用。展覽將有很多實物,包括失重的實驗室,很具吸引力的。
  科普教育的推廣應面對所有人,包括公務員、企業的管理人員、不同年齡的市民、青少年等。但工作的重點是以青少年為主,這主要因為青少年受科普的薰陶不足,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必有的條件。目前推廣科普教育的資源仍不足,各自進行得比較零散,欠缺整體的計劃和方向。科技委員會起著一個推動的作用,負責提出一些意見給政府,供行政長官去考慮。除了支持民間社團去做,亦會具體地開展一些計劃,如設立科普教育基地,籌辦大型的科技展覽等。
  科普教育需要大家的努力,學校和青年中心的作用很重要。學校普遍重視科普教育,因為課程內設有自然科學這一科,但學校應否需要做得更多呢?應否多開展第二課堂的科普活動呢?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其實並不枯燥,老師可以多想一些第二課堂的活動來吸引學生。青年中心本來是很好的科普教育基地,但根據我們的調查,青年中心以往的活動往往以文康活動為主。我們希望日後青年中心能多加入一些科普教育的活動,如果設計得好,也會吸引很多人參加的。
  今年我們會在生命科學做一些推廣工作。現代人的生活過於忙碌,很多人沒有注意身體的健康,或者說不懂如何注重身體健康。比如早上睡醒後應該等幾分鐘才起床,這樣對身體有益,但很多人為了趕時間,一睡醒就馬上起床。生活要講科學,健康要講科學,運動也要講科學。我們希望在生命科學和健康的問題上做一些推廣活動,這些知識有很大的作用。我們花在醫療上的開支很大,反而花在推動健康教育的開支很小。在健康教育的投入增加一點,有可能減少很多醫療的開支,所以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工作。
  其實很多團體、學校、老師和其他熱心人士有很多構思。若要實現這些構思,則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只要提出可行的計劃,科技委員會將盡量支持。希望有更多學校和教育團體自己去做,將來科技發展基金的法案頒佈後,將會大力支持民間推動科普教育。全民的科學素養得以提升,就可建立一套科學的思維方法。凡事動腦筋,用科學的方法去思考,都會有好的結果。如果你單靠迷信,靠僥倖的心態,靠求籤是不行的。科學是講求實事求是的態度,經分析和確認後作出科學的判斷;即使客觀環境經常轉變,我們依然可以科學地進行分析。例如:科技委員會在去年非典爆發之後,想到的是如何讓市民以科學態度來認識,因為沒有科學態度就會造成恐慌,預防工作就會做得不好,社會的協力就形成不起來,所以科技委員會組織專家報告,出版《用科學態度認識非典》的光碟,製作電視片進行宣傳等,是起到成效的。

 問:剛才唐先生提及澳門很多人受科學的薰陶不足。您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態度的培養應該達到哪一個水平?

 答:學生的科學素養不高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科學知識少,我們的學生在數理化等科目的知識都學得很多。主要的問題在於過去一段時間,圍繞這些基礎學科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太少。學生覺得只要死記牛頓第一定律或某一條定義就可以取得滿分。其實這些科學的結晶,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運用。學生不能做到活學活用,並不一定代表教師教得不好,只不過教師沒法用大量的例子說明一個定理,因此需要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去配合,使學生覺得科學並不枯燥,而是有趣的。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很多東西、現象都是很有趣的,都是科技的產品,是智慧的結晶,是知識性的。科學態度的培養首先要使學生建立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使用科學的精神,這也是認知態度和能力的培養。

 問:怎樣才能把第二課堂做得比較完善呢?

 答:目前學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主要受制於學校空間和資金。很多學校資金比較緊張,例如現在機械人活動在學校開展得頗成功,但有幾位校長都向我說,光是買設備和消耗品(電源)已經要用一大筆經費。
  再者,教師的擔課任務很重。因為教師很難抽更多的時間去搞活動。歸根究底,最大的問題是學校的經費不足,如果老師不用每週教二十多節課,每週減去幾節課就可以多開展很多課外活動。
  現時政府向入網學校提供的資助並不足以作教育成本。因此學校很難有充裕的經費開展更多的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第二課堂就要有很多額外的投入,但又不能向學生收費。
  內地的少年宮對推動科普起很大的作用。少年宮有很多實驗室和導師,培養了很多人才。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在少年宮內參與各類活動。因為澳門部分學校連基礎實驗室也沒有,將來澳門的科學館也會設若干個基礎實驗室。同時也會安裝一些互動的儀器和活動室,讓老師可以帶學生去動手做科學探究。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從學校領走後就送進補習社,補習完後回家再做功課,並無時間空間去進行相關活動。我希望將來青少年的科普知識可以提高。

 問:在基礎教育階段要培養怎樣的人才,才能應付澳門將來的社會發展需求?

 答:基礎教育階段是每個人必經的、打基礎的階段,不論是思想、品德、還是知識、思維和技能都要求全面發展,無容置疑,今天對學生的要求同以前對學生的要求是高出很多,特別是處於日新月異的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學校應該主動多開展些科普活動,例如小組活動、創新比賽等。以勞校為例,學校每年組織這些活動和興趣小組,由學生自由報名,自由創作。要多鼓勵他們充分發揮創意,把科普教育融入學校的整體教育。

 問:唐先生對澳門科普教育有哪些遠景?

 答:任何人都應該瞭解社會上最新的科學發展,多接收一些新的資訊,否則很多人只懂得埋頭工作,完全不知道科技的發展。很多國家的領導人每年都會邀請一些科學家,向他們講述最新的科技發展,瞭解這些科學技術會對人類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例如藍芽技術即將影響整個通訊業的發展,
 即使你不是資訊科技業的從業員,但你仍要對這些重要的新技術有基本的認識。資訊科技週曾邀請了光纖之父高錕來澳門,特首在百忙中也專誠前往聽他的演講,反而很多公務員不感興趣。恐怕將來對一定級數的公務員有必要每年作一場科技知識講座,使他們認識科學,建立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
 首先我期望科普教育能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重視。其次是希望大家多參與,多主動去做。第三是大家都能做到熱愛科學、學習和應用科學。做到以上這幾點,澳門人的素質會因此提升。一個地區的成功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人才就是有專長、具備科學態度的人,只有大家同心協力把科普教育做好,澳門的人整體素質肯定會提高的。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