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2003年6月
編者的話 首頁

藝術教育

 

>> 淺談合唱教育的意義 文•梁詠茜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Carf Orff)曾說過:「音樂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其首要任務並不是為培養將來成為音樂家的孩童們而設,而是藉以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為要旨。奧爾夫認為孩童對音樂天生具有本能的反應,音樂就是兒童的生活。學習者在音樂學習中的最基本感受和體驗,並非單一依靠外在知識的灌輸以至技能的訓練,而是要經過學習者親身參與,是自發、自然地獲得的。匈牙利音樂教育家高大宜(Zoltan Kodaly)所追求的則是「讓音樂屬於每一個人。」他認為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音樂是人的心靈表現,對於一個缺少了音樂的人來講,他的文化性格是不完整的。高大宜還認為,優質的音樂教育不但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潛能,更能幫助他們對其他學科的理解,促進孩童智力及情感的平衡,豐富其精神生活;以育人為本而言,音樂教育在學校的價值,超越音樂本身,而對培養一個進步的社會亦有極大的作用。

  本澳的中、小學教育長期只注重發展理性及邏輯思維,而大大缺乏對人的感性思維及直覺等方面的培訓。事實上,具有創造性的人必須觸覺敏銳,而藝術教育正是培養感性知覺的最好途徑。同樣,鑑賞能力亦要經過認真的培養,而非靠遺傳就能獲得的。因此,如能盡早在教育中讓孩童接觸音樂,培養對藝術的興趣及鑑別力,他們成長後對人、事、物具備較佳的判斷能力,這對他們是畢生受用的。音樂教育不僅能體現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素質及修養,更能具體表現其文化程度、文明發展及生活品味。因此,通過音樂藝術教育的薰陶所培養出來的良好品格及對事物的欣賞能力,不僅會成為孩童終生的財富,亦會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更能影響到整個國家的修養及素質。

  在音樂的眾多教學途徑及活動中,尤以合唱訓練最能體現音樂教育的價值。在中、小學甚至大學發展合唱教學,是實踐審美教育、全面培養及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人聲是最輕便而又最普及化的樂器,人人皆可擁有,又可隨身攜帶,能最直接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達到美感的享受。而合唱是多聲部的歌唱藝術,是聲音交響樂的音樂形式;合唱音域寬廣,音色變化豐富,音響幅度表現多樣,無論是宏偉磅礡的氣勢,還是精緻細膩的情意,合唱皆能勝任。因為合唱要求聲部和諧統一,聲部的安排及平衡均須嚴格配合,這有助培養學員高度的紀律性及遵守規則的習慣;而合唱中共同創造的集體榮譽感,能培養成員相互合作的能力及增強自信心。通過歌唱健康的合唱作品,能喚起學生的積極進取,令浮躁的心靈獲得靜化,提升對崇高事物及目標的追求,培養自律、自我激勵的情操,學會理解、接納及欣賞他人,是促進學員健全品格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

  合唱教學更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在多聲部作品中,各聲部既要分工又要合作,指揮(教師)對音色、音量變化的要求,能有效培養學生對多聲部聽音視唱、多變節奏組合及聲樂技能的掌握。合唱藝術包括齊唱、對唱、重唱、混聲唱等多種表現方式,學員能從中領會多種音樂知識及技能,增強音樂感及音樂表現能力,並提高審美欣賞力。合唱歌曲涉及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亦豐富了學生們的文化知識,獲得陶冶性情的良好效果。此外,合唱中要求發聲方法的一致,音準正確,咬字清楚,音色及速度控制得宜,情感表達統一協調,每一位參予合唱的同學都必須學習把自己的聲音融入整體的聲音中,而不是突顯自我聲音的特性,各聲部的旋律須各具相對的獨立性,但又要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除有賴團員的高度專注外,更重要的是指揮(教師)的音樂修養及手、眼動作的相互協調。

  指揮主要是透過節拍動作凝聚個人所要表達的藝術構思,激發及參與音樂的表演。因此,指揮並不單純為打拍子,而實際上是一門音樂表演藝術。作為一位教師,要提高自己指揮合唱團的能力,就必須多觀摩不同指揮及合唱隊的演出,並多運用內在聽覺進行聽、唱訓練 (即訓練在寧靜環境中,有或沒有音樂的支配下皆能用心聽、唱音樂),加強自己的分析辨別能力,以及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

  現時本澳中、小學校合唱教育的定位較模糊及受到一定程度扭曲。究竟是為了學生從合唱訓練中充份吸取合唱教育衍生的好處,還是只追求在比賽中獲獎?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合唱團如能參與對外比賽固然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能借此機會與不同隊伍作實戰的切磋,對團員的合唱水準絕對有幫助,但若將合唱訓練只視為參與比賽所作的準備,則合唱教育的訓練模式及意義就會產生偏差,而學校與指揮(教師)、指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定會增添不少壓力及緊張。就如高大宜所說「音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而他亦深信合唱是提升音樂文化的唯一方法,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全民化。因此,合唱教育不應只局限在小部份參加合唱比賽的同學身上,教師日常上課可以運用歌唱來講解音樂方面的讀、寫及理論,讓所有同學可親身參與,能自發、自然地獲得音樂知識,亦要多鼓勵、多發動各類合唱活動,讓音樂真正屬於每一個人,令音樂全民化。當合唱成為學生經常接觸的素材時,要組成一支有質素的合唱隊便變得容易多了。

  筆者衷心祝願本澳音樂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的素質能有健康而完整的發展。

(作者為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音樂系課程主任)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