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2002年10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教 育 改 革
>> 對全面檢討教育制度各抒己見
 

專訪教育委員會教育制度檢討工作小組成員劉羡冰女士,唐志堅先生

唐志堅先生訪問錄

教育改革 統一思維
澳門教育跟隨世界教育不斷改革的潮流而作出很大改革。經過99回歸這個歷史時刻,整個社會都發生了改變和發展。《澳門教育制度》法律至今已11年,這個法律是時候作出檢討來回應時代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要回應目前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它的修訂對未來教育一系列法規的修訂或制定起著指導作用。
進行教育改革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教育為社會製造人才,為社會打下文化基礎。在改革的過程中,思維上認識的統一最重要。哪些基礎要素需要考慮?哪些需要作出修改的內容?意思是對所訂立的教育與教學目標進行評估。

依據理論 結合實際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對教育與教學的理論進行探討,結合實況尋求改革路向。近十年來教育與教學的理論不斷創新,但往往教育界人士,可能因為環境的問題而沒有作深入的研究,他們只會從社會的實際去思考,例如社會經濟對教育,人才的影響,對基礎教育有什麼要求等,都是他們的價值觀。澳門或鄰近地區教育改革欠缺理論指導,當被人反問為什麼時不能作出應對。所以教育部門,教師,教育工作者,關心教育的人士需要探討。
教育改革需要產出,否則就變空談;產出表示促進教育質素。促進學生質素的提升。例如上世紀末開始研究電子校園、多媒體教學,隨著資訊科技發展產生的衝擊,為教育界帶來了新問題,怎樣才能把資訊科技教育辦好?這個時期就有很多理論、文章來論證,澳門的學校在面臨挑戰時就作出革新,有所產出。這時各個教育與教學環節有了實際改革。
社會文化司司長強調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論,老師應怎樣才能確立這個理念,帶來大量實際的教育與教學環節的改革,包括教學管理,評核制度,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促進學生創意精神等。

實事求事 尋找共識
至於改什麼?首先要重視教學理論的研究,結合澳門的教學實踐。若果社會人士、市民只是從實際提出觀點,表面上放在某一環境是對的,但放在另一個地方則是錯的,由於沒有理論依據,出現大量觀點與觀點之間的碰撞、具體做法的碰撞、價值觀的碰撞。怎樣解決這些碰撞,就要大家實事求事,以澳門教育的現況來研討,尋找共識,才可以解決碰撞,把碰撞變成動力。如果碰撞變成阻力,教育改革就會面臨困難,困難在於各種思維的不一致,不可以簡單列舉幾條條文就能解決,這些條文亦需要有所根據。歷史是這樣,教育發展是這樣,以後的方向亦是這樣。

立法精神 教學自主
當年制定第一個教育法律11/91/M就用了三年的時間,接著的補充性法律的制定一樣是困難的,當時擴大了可容許的鬆動空間,讓不同學校適應,確保了教學自主的原則,這就是立法者的精神。從沒有法規到建立一套法規,是一個大進步。事實上也使不同教育制度和模式的學校的距離拉近,也使教育能適應約十年的高速發展期,社會效應是值得肯定的。
今天要修改的主要是各教育制度的培養目標。教學自主性是要繼續給予確保的,在世界各地絕大多數的地方給予學校教育自主,但在澳門反而聽到一些相反的聲音,教學自主是應該要堅持執行的,不能以行政指令去管教育,只能以政策指引去推動教育。

入網私校 性質不變
當時政府有兩件事是不肯做的,第一不肯評定澳門各個教育制度學生的教育成本,因為一旦評定,政府的負擔會很大,當時官立與私立學校的教育成本相差太遠,如果實事求事地評定教育成本,則執行免費教育時要根據教育成本而去分配資源。第二是對於教育的投入,政府並無一個標準,究竟是按財政百分比還是按國民生產總值百分比來投入,不肯做評估,只是從政府收入或外界人士的聲音來決定。外界要求投入聲音大些,政府就投入多些,根據財政狀況由行政手段對教育進行資助,這種資助方式發展到今,概念越來越模糊,令人以為是免費教育。因實行的教育政策只可叫初級的或趨向性的免費教育。現在政府容許學校收取不超過20%雜費,不是用作評定教育成本,也不是免費教育的措施,所以就容許私校收取。但市民不明白,加上經濟不境造成學校與家長產生矛盾,社會不同情學校的做法,學校又得不到財政支持等等,這對學校困擾相當大。直到今天,如果不收20%的雜費又能否維持到學校的成本呢?我們的教育實體是私立教育實體為主,這是澳門教育的特征。教育制度有檢討的必要,但希望不會脫離93%私校的現實,如果要把93%的私立學校變成公立學校,政府必須推行贖買政策,如果不贖買而變為公立學校,是侵犯私有權,是憲制性的問題。根據基本法我們的義務教育是依法逐步推行的,把基本法的精神運用在教育制度改革上,對義務教育目標的改革就清晰。根據基本法訂定的原則,對澳門依法推行義務教育,修改教育法規必然會反映出來。當然也包括補充性的法規都需要研究,現在最大的焦點是教師職程的制定,至今仍沒有任何補充法。

教師職程 多方衡量
教師職程未制定,其實道理很簡單,澳門有93%是私校,要訂定一個統一的教師職程和晉升制度,私立學校是否能承受。如果學校不能達到政府訂定的標準怎樣解決?如果入網學校執行這個標準,財政差異很大,如何適應?現在一些學校面對很多困難,有些學校想教師減薪,或解僱教師,原因是學校面對競爭。現在出生率低,幼稚園到低小競爭很大,所以出現有些學校的幼稚園不收費,希望能收更多的學生,希望將來小學預備班入網,能得到多一些津助。否則就不能繼續辦下去。如果統一教師職程,分多少職階,起薪點是多少,教了多久的薪酬又是多少,晉升制度怎樣?當學校有困難時是否由政府去幫助,這是一個交叉矛盾點,長期都不能解決。在老師的角度來看是贊成有一個職程,這也是涉及教師尊嚴和地位。記得當時曾經提出訂立最低工資,但政府害怕社會都沒有最低工資標準,對其他行業會帶來一個衝擊。政府當時不肯做,因為一個政策的確立,必須考慮到對社會產生的效應。

社教同步 發揮優勢
目前澳門一些私立教育機構可以說有一定的困難,而澳門教育是靠私立教育機構落實。目前,私立教育機構差異很大,不論是財政、校舍、設備、管理等,我們要關注,要扶持有困難的學校,逐步拉近差異,才能確保基礎教育的質素。教育應比社會早半步或一步去發展,這樣社會才有人才和文化基礎。教育與社會同步,教育功能沒辦法展示出來,教育對社會的效應也不能反映。考慮每一個問題,訂定每一個措施都要根據澳門93%的私立教育的事實去研究。澳門的教育並不是公立教育佔大多數就是優勢,事實上絕大部份是私立教育,從過去20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優勢,有些發展事實上走快一步,例如把電腦列入中學的課程,澳門比鄰近地區快四年,推行多媒體教育,澳門也比較快,這就是私校反應快的優勢。
對教育的要求無疑是價值觀的反映,但教育應得到社會公平對待,教育應得到重視和支持。學校應歡迎批評和監督,那怕批評和監督是來自於社會、家長和學生,有批評就有進步。但本人不同意以點概面,不能貶低教育,貶低學校,貶低老師。須知絕大部份的學校和老師是值得信賴的,希望社會人士對教育界多點支持,政府給私立學校多點支持。

加大透明 重視諮詢
本人在澳門已任教三十多年,是教師,亦是校長。當校長的工作要比老師想得快,當校長不是為了"管"教師,而是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善用其才,亦要成為老師的幫手,老師有任何困難要幫助他們。
以前教育委員會有些工作方式是可取的,除了有專責小組外,還有很多人參與,透明度高。諮詢意見應得到重視,特別應重視社會、教育團體、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千萬不可閉門造車。對教學理論研究少,又不根據澳門的教育實況,不去觀察澳門的社會發展實況,不觀察價值觀要求,閉門造車將來批評一定很多。制定法律有時未必要講進度,最重要是加大透明度,增加咨詢渠道,而這需要時間,不可求快。所以當修改或訂定一些大法規時可以召集一些會議,邀請教育界提意見,或公開諮詢。小部份人的聰明應建築在大多數人的基礎上。教育法規的修訂,當然希望十全十美,但事實是難做到的,再好的法規也只能適應目前社會及教育發展的實況,就能產生法規的社會效應,回應社會的要求和市民的要求。若干年後,社會前進了、變化了,教育也變化了、進步了,那時又要修訂教育法規,這就是規律。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