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2002年10月
編者的話 首頁

經 驗 共 享
>> 如何培訓教師從活動教學中求變 文.張國祥
 

本文首先說明為何在後現代終生教育年代,老師要從活動教學中求變的因由。接著引用七位在職教師1 的多元智能教學設計,闡明如何透過多元化學習管道來回應幼兒不同的求知方式,加深概念學習的理解和關鍵能力的掌握。本文最後報告了這些老師對多元智能教學新嘗試的心得與體會。

1.為什麼老師要從活動教學中求變?

澳門有不少幼稚園實施了活動教學多年,教師也逐漸積累經驗,懂得如何採用較為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導幼兒「時間」觀念時,不只是利用口耳傳遞教學內容,不只是利用紙筆進行評核,也會利用大型鐘面等教具,讓幼兒動動手、動動腦進行學習,讓幼兒有機會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所習得的知識和技能。但是,這種盛行於廿世紀末的先進教學方式,也漸漸受到教師因循舊習的影響,過分依賴教科書和出版商所提供的教具,沒有充分考慮活動所要達至的果效,沒有真正的實踐「因材施教」。

廿一世紀是後現代終生教育的年代,其教育基本理念是著重開發每位兒童的才華,以及在早期教育階段,逐步引領幼兒在悠悠一生中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我們希望教育課程鬆綁,使幼兒能夠享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希望它匆匆忙忙的虛度了。我們更希望教育制度解構,讓學校因才配套,讓教師賦權增能,因才施教,為每位幼兒的潛能得以充分啟迪,為每位幼兒的才能志趣得以彰顯,期望豐盛學習、豐盛工作、豐盛人生。因此活動教學旨在讓幼兒學會認知和學習方法,學會做人和處事態度,學會生存和磨煉意志,以及學會與人共處和生活。要達至這些果效,現時的活動教學非變不可,在職教師有需要接受再培訓,認識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論,讓每位幼兒都能得到全面而適應性的發展,使他們在現有的教育條件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幼兒課程中,有不少概念和關鍵能力 (例如:大小、形狀、韻律、質感、天氣、同理心、合群、應對)是需要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達至深度了解和掌握純熟的。但是,幼兒的智能結構,各不相同,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學習管道讓學童將學科內容透徹了解,目標是每一位學童都有適應性的學習管道,且每堂課都可以透過多種求知方式進行學習。鑑於多元智能的「情景化」和「分布化」本質,活動教學應跟學童的生活環境緊密聯繫,並且多採用「集體學習、共同建構」的模式讓兒童進行學習。

2.老師如何透過多元化學習管道來回應幼兒不同的求知方式,加深概念學習的理解,加強關鍵能力的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到水,也頗喜愛玩水,是否能以水作為教學媒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呢?七位就讀於澳門大學幼兒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的在職教師,抱著如何在活動教學中求變的願景,順應幼兒的好奇心,經協商後選擇了在「水的認識」這主題活動中,探究如何加深幼兒對容量多少的認識。在指導教授引領下,以及在各幼稚園在教學環境的配合下,設計了透過多種求知方式及管道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案,期望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潛能,讓幼兒形形式式的潛能得以適時萌發,在「集體學習、共同建構」的學習環境中彰顯出來。

3.老師對多元智能教學的新嘗試,有何心得與體會?

在各幼稚園的積極配合下,七位老師分別在各自的主題教學中實驗此方案的可行性,經總結後得出下述的心得和體會:

透過今次多元智能活動,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幼兒均有不同的學習表現,顯示幼兒之間確實存在著個別差異。我們從活動中可以觀察到,那些在某項智能比較優勢的幼兒,在與他們求知方式吻合的學習活動中取得成功後,會很自覺的協助那些在該項智能較為弱勢的、或對學習活動提不起興趣的同學,兼且採取不厭其煩的態度去教導他們如何進行活動。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幼兒好學的心,提供有效的學習環境及材料,讓幼兒的潛能萌發出來,而幼兒相互砥礪的學習態度,將有助彼此智能的發展。

過往,教師只會從學業成績及操行兩方面,去評估學生之好與壞,但在現今不斷變遷的社會中,這些評估方法已不合時宜了。現今的幼兒,無論是頑皮或乖巧、沉默或多言,這些都只是他們的個性,並不能真實反映他們的能力或潛質有多少。其實,每一位幼兒都擁有一種、甚至多種的優勢潛能,有待家長及教師適時發掘,令其才能有發揮的空間,並有助其日後的生活與學習。

(作者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下一頁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