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2002年10月
編者的話 首頁

經 驗 共 享
>> 淺談普通話口語教學的“教”與“學” 文.紀玉華
 

澳門回歸之後,“推普”工作得到澳門特區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視,形勢大好,尤其近年來,資訊科技發展,各校推行多媒體教學,有利於加強直觀教學的手段,給師生提供良好的教與學的條件,同時各有關部門不斷舉辦各種類型的普通話師資培訓和教學研討會,為普通話教師隊伍提供了必備的條件。通過培訓和教學研討,教師可以借鑒各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少走『彎』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也推動“推普”工作的進展。

本人任教普通話的時間不短,可以說,它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部份,那時沒有像現在這麼多優越的條件,在前進道路上,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靠自己摸索著幹,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現在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請專家學者多多指教。

一、教學的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主導是能力的培養

口語教程離不開『讀、聽、寫、說』這四個重要環節。語言教學是靠口、耳相授的。實際上,理論和實際常常有一段距離。根據課堂教學面對的問題,如:不同的班﹝有20多人,有40多人﹞,不同的教學對象﹝有全日制中學,有各行各業的職業青年﹞,不同程度的學生,情況是千變萬化的。總的教法是統一的,在一些具體教法上,也要隨機應變,要作適當的調整,我的基本教法是:從難點、難音入手,化難為易。以『讀』領先,在讀中來學讀,在聽中來學聽,反覆練習。

一般情況,廣東人學普通話,掌握聲調不太容易,有的學生就是一時學會了,也不容易熟練鞏固,以致說話時會出現走調現象。外省人學廣東話也是如此,受習慣勢力的影響。故聲調教學是重點、難點之一,而且整個教學階段要貫穿始終。

在“聽”方面,一般的學生還能聽懂一些,至少能說出內容大意,因為廣東話和普通話在語音方面不會差別太大,也有同音的字、詞,如:衣服、醫生、沙灘。教師在教聲調時,儘量讀慢些、誇張些,邊讀邊按四聲聲調做手勢,以加強形象記憶。中學生能跟著老師做手勢,成年人、職業青年不好意思,就看著、跟著老師的手勢、高低升降的變化讀音。此外,選取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能聽到的,馬上可以用得著的一些常用詞、短句,給學生反覆操練,先從熟悉的語句入手,讀對了,根據學生發音出現的問題,才來分析四聲的原理。有的學生按次序會讀,打亂次序讀不出,那就按四聲讀穩定之後再說。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允許有一個學習過程。

此外,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播放錄音,播放電視﹝看發音器官部位﹞,使用高影機......。聆聽一段短文,要求學生複述出來,或是聽寫短文中的詞語,或是提問其中的問題。經過不斷訓練後,發音和聽音以及語言的表達便在無形中掌握,聽寫時比較少出現“涼白開”寫成“ 兩百塊”,“個性”寫成“歌星”了。說話時就不會張口結舌。

除了字、詞、句的練習外,教授漢語拼音也是如此,儘力提高學生的發音和聽音能力。讀音先教聲調,漢語拼音先教單韻母。

讀穩定,讀到位,讀準之後,先練習在漢字上面標調號。﹝在上面例句中的“一”字有變調﹞。

教單韻母“o”的發音時,學生容易讀成英文的“o”音。我向學生講解兩者的區別是:口形不變,但舌位比英文的 “o”要低些。有一次,初中生向我請假離開課室,用帶有粵語的普通話說: “老師,對不起!我肚痾(ngo)要上廁所”。我發覺,廣東話的“痾”和單韻母的“o”很相近,我便指導學生,試發這個音的後一部分,學生很直接很快領會到了。這就是教與學的相長。

口語教學是一種技能的傳授,故應從感性入手,精講多練,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少講理論,避免整堂課只有老師講,學生聽,埋頭記筆記。多作模仿練習,但不能停留在模仿階段,到了中、高年級,要從感性提高到理性。

二、寫和說的教學

造句、寫文章可以用文字,標點符號來表達。說話是要靠聲調表達的。如果我們讀錯音,別人就會聽不懂。聲調的學習,在初級階段,已經有了基礎,再豐富詞彙練習,就可培養說的能力,進行功能教學。要強化這方面的功能,可以多做一些練習,如看圖說話,寫些短句、短文或分小組作主題發言,分組會話等等,還可適當做些粵普對譯的練習,區別兩者的異同,如否定詞:“唔”和“不”的用法〈“唔”不能單獨使用〉。


下一頁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