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2003年1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教 育 講 場
>> 忙!是今昔教師的生活寫照 文.葉修文
 
 

上了五、六節課,身心已感疲倦,但放學後仍要督課,學生要參加歌唱比賽、繪畫比賽,老師當然不能閒著,要組織練習、排練。傍晚,級組又要開會。待吃過晚飯,所報讀的教育專業文憑課程又要上課了。

這是私校教師每天必經的生活程序,還未計算回家後的備課、批改測驗卷、作業。有家庭負擔的,煮飯,輔導子女功課,例不可少。忙!幾乎忙至午夜中宵,才可躺在床上歇一歇。

或說有周六周日假期吧。周末學校常會安排很多興趣小組、課外活動小組,教師要輪值監督、輔導;周日有時又會參加教育座談會,研討會或開放日;也應抽一點時間,陪陪父母子女飲茶、逛超市、樂聚天倫。左減右扣,每週真正屬於教師的私人時空間和時間,確實很少。
忙!是現今學校教師的日常生活寫照。

不要以為,這僅是今天的現象,昔日教師的工作量沒那麼多,壓力沒那麼大,可以輕鬆輕鬆。事實絕非如此,二十多年了,身為教師,忙碌是習以為常。無論過去和現在,同樣是勞心勞力,奔波勞碌。
記得當年任教六年級,學生每年均超過六十人。教授國文及英語兩個主科,每週上課逾四十節,負擔十分沉重。每天大小字、抄英文、做習作,還要簽家課冊,批改的作業不少於五大疊,須利用小息、空堂及中午在學校用膳,眼明手快的不停批閱,方可趕及派回學生。

此外,根據教學進度和要求,習慣每天一次默書,每星期一次測驗,作文每兩週一次,每日帶回家的測驗卷一大袋。超過五百多字的作文達六、七十篇,若想認真負責,盡快完成,起碼要熬三、四個通宵。
以前的課外、校外活動沒現在那麼多,但工作量不少。每天放學送完歸程隊,教師常會自覺的,不計報酬的留下部分成績品行較差的學生,幫他們補課、溫習和背書,或者傾偈,適量的處罰,進行心理輔導。每星期召開一次班幹事會議,每兩週出一次班內壁報。若遇上大節日、學校慶典,要排練節目演出,更會忙至一頭煙,常常弄至華燈初上,才拖著蹣跚的步履,邁出校門。

那年代,潮流興開會,什麼班主任會議、科組會議、教務會議、學習討論、形勢報告……兩日一小會,疲於奔命。

即使在假日,也另有任務。當年規定,每學期要家訪全班學生一次,逢周末周日,便是班主任出動的好時機。我任教於平民小學,家長均是勞苦大眾,於是曾多次攀上白鴿巢陡斜的石級,提防流浪野狗的狂吠、追擊;曾走訪林茂塘的高腳棚屋,掩嘴捂鼻,跨過糞便垃圾滿地的惡臭污穢;曾穿插於青洲石仔堆的鐵皮陋舍,頂受無遮無擋的烈日炙曬;到了歲晚,還要到下環海傍上漁船,在微波暗湧中顛簸飄搖……當年沒有電話,為完成家訪,什麼地方都要去。在塵灰撲面的地盤中,在一燈如豆的平房內、在腥水迸射的魚檔,我與家長促膝詳談,交換教導子女、學生的意見。

家長往往很忙,我常會摸門釘,而對品行劣,作績差的學生,還要多訪幾次。家訪在那年月,可說是最花時間,最費精力的苦差事,但對瞭解和教育學生,事半功倍、效果彰顯。教師也樂於去接觸社會,增加閱歷。

基於上述種種繁多的任務,還有日常無可估計的瑣碎事,昔日的教師,工作由星期一做到星期七,教中無休,周而復始。直至寒暑二假,方有喘息的機會,方可放下疲累的心態,放下沉重的壓力。但又要未雨綢繆,搜集資料、備課、提昇、養精蓄銳,應付下一學期的奮戰。
教師並非單純的職業,為人師表,肩負著教育下一代的神聖使命。立志投身這一行業,就要有思想準備,時間要多花一點,工作要認真一點,責任要重一點,生活要忙一點,是大勢所趨、理所當然。俯首甘為儒子牛,難怪常有人說,教師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任重道遠。

古往今來,教師的忙碌是生活不可缺的部分。這並非壞事,忙可以令人抓緊時間、善用時間;忙可以令人保持旺盛的幹勁和鬥志,可以令人與時並進,不斷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忙可以令生活更充實、更有內容、更有意義。畢竟教師也是人,弓弦繃得太緊,容易折斷;工作太忙、太緊迫,容易令人的健康精神受損。故此,殷切盼望,各校在安排教師的工作任務時,不要過度集中,不要能者多勞、願者多做。應有勞有逸,掌握分寸。要充分照顧教師的情緒,充分發揮教師的優點和長處,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和課外活動,減少任教的課時。讓廣大教師身心舒暢,為教書育人,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