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2003年1月
編者的話 首頁

經 驗 共 享
>> 創思教學一例 文.孫鵬飛
 
 

二零零二年四月,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學位後教育課程”的學員們(均係本澳在職文史科中學教師)在教學備課時,感到《中國語文》第二冊(初一下的教材)中一首新詩《早晨,好大的霧呵》十分難教:全詩共二十五句,無生字難詞,明白易懂,寫作手法也一看就知。詩人通過早晨大霧來表現伐木工人在艱難環境中生活、工作,表現出愉悅和樂觀的精神。這些在課文的“解題”,“分析討論”中都已清楚寫出,詩意也不濃,教師還有什麼可講的呢?難就難在似乎教師無話可說。於是學員們就輾轉求助於我──希望我上一次創思教學實驗課。

雖然難度大,可是在二十一世紀創新浪潮中,教育領域也湧起了“創思教學”的浪花,我願作個“吃蟹人”勇於改革和實踐。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我這個非濠江中學的教師在濠江中學給五十八位素未謀面的初一(2)班上了兩節實驗課,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為方便說明問題,將全詩抄錄於下,共分六節:

我們的山呢?不見了!
我們的森林呢?搬家了!
是什麼時候,或許半夜睡熟?
我們的帳篷就飛上了天空?

抬頭,不見了陽光,
低頭,不見了雲朵,
我們是不是在天空?
不,我們是在海拔四千公尺的高峰!

伙計們,起身吧!
拿起鋸子,提著斧頭;
去找我們的山呵!
去找我們的樹。

斧頭砍開迷霧,
我們在霧中找著;
歌聲沖開道路,
喚著我們的山和樹。

山呵,你在哪兒呀?
山在霧人應著迴聲。
樹呀!你在哪兒呀?
樹在霧人應著迴聲。

斧頭砍開迷霧,
口哨吹破迷霧;
陽光引出森林,
群山響起伐木聲。

我上課先寫“早晨,好大的霧呵,一九五四年”於黑板上,然後提問:這個“霧”字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須我解釋。你們幾個星期前語文老師曾給你們講過一篇有關霧的課文,還記得嗎?我再在左上方寫下“霧之美”,再問:張恨水先生是如何描述霧之美的呢?在學生七嘴八舌回答之後,我又寫上“直接描寫”。然後我說“現在我們看看今天教的詩如何寫霧的”。用了三分鐘就從舊課導入新課了,並為後來的寫作方法之比較舖墊了基礎。也引起了學生讀新課文的興趣。我先用普通話朗讀全詩,再讓學生看課文上的“作者”,“題解”,再要求學生朗讀全詩。

分析第一節時,我問:第一、二句都設問句(由於“題解”上已明白寫出本課所用的寫法,所以我在學生閱讀時把“主旨,作法”寫在黑板上,學生毫不費力都可回答),為什麼?可不可以改為陳述句? 思考回答。學生答了:可以改成:我們的山不見了,我們的森林搬家了。“我又問”作者為什麼要用設問來表達大霧呢?“引導學生從中體會伐木工人早晨甦醒在大霧中的迷茫。我既分析了標點符號、句式,又說明了形式為內容服務的道理。再問第一、二句是排比句嗎?答:不是。我說把三、四句的意思綜合造一個句子,與前兩句合成排比句,試試。學生立即問:“我們的帳篷呢?飛走了!”全場師生為之興奮。我續提出“作者為什麼要在‘山,森林’前加上‘我們的’?再找找詩裡還有幾處這樣寫法的。可惜好幾個學生的回答都不夠準確,於是我就說:“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大家想想,什麼意思。我們的初一(2)班,我們的濠江中學,我們的班主任何老師,什麼意思?”一連串的舉例,學生悟出了這表示自信、自豪、親切。(順便提一下,我否定了教科書上的答案:表示這山、森林裡沒有別人,只有我們-伐木工人。香港編印的語文教科書常有分析不當的毛病,教師備課時必須有獨立思考能力,決不能盲從)課堂上連續不斷的師生互動,氣氛十分活躍,從形式入手讓學生既學到了課文基礎知識,也領悟到詩人為什麼這樣寫,對主旨的表現起了怎樣的作用。

我們常常責怪學生“啟而不發”,卻沒有自省提的問題是否有啟發性,是否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較好找到答案。假如我問:“詩的第一、二句是什麼寫作方法?“當然不會引起興趣,因為“題解”上已寫明,更不能激發競爭意識。

“從哪些詩句中可以表現伐木工人的愉悅和樂觀精神?”很多同學都找不出來。大多教師會到此為止。但是,我再問:為什麼他們生活和工作如此艱難還如此快樂呢?我再板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闡述有志向有為國為民作貢獻的人才能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古今中外許多志士偉人就是如此。我又說:“現在祖國正在西部大開發,如果需要一批祖國優秀兒女投身其中,你們會報名參加嗎?”最後只有一位男同學舉手表示“願意”。當然我並不是要你們現在就去西部,你們還需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以備將來積極為國家為澳門作貢獻。為什麼你們報名者這麼少呢?我知道,因為西部No麥當勞、No王菲、No遊戲機、No可樂、No媽咪煲的湯飲……”一位男生在座上說“No Money”,全場大笑,又一次標誌師生良性的互動。

在分析“歌聲沖開道路”時,我請大家想像伐木工人會唱什麼歌拿著斧頭砍開迷霧前進的。在沒有好的答案時,我說:“唱著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能沖開道路嗎?”“同學們嬉戲地一起說“能”。於是,我說女“唱唱試試效果”。我右手作持斧頭砍開迷霧狀,從講台向學生走去,邊唱著第一段“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越唱越低沉,揮動斧頭的手越來越無力。我說“唱這樣的歌怎能‘沖開道路’呢,都快趴下了。不行,該換一種歌曲,應該是節奏強勁、充滿鬥志、激昂情緒的歌”。我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第一段:“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力量”。我右手有勁地配合歌曲節奏揮動砍著,全身以正步姿態向前走,唱畢,引來全場喝采聲。

在上課前,我分發給每個學生兩張課文插圖:《鳥的天堂》、《霧之美》。我分析了全詩後要求學生學做個小詩人、小畫家。根據本詩題目共同擬出幾個題目。於是學生們共擬出了《早晨,好大的風呵》、《早晨,好大的雨呵》、《早晨,好猛的陽光呵》、《夜晚,好大的月呵》、《夜晚,好美的星呵》、《夜晚,好美的煙花呵》,並板書。要求模仿教材任何一節寫四句,更歡迎自己創造,還須“詩配畫”。為了給學生一個啟示,我就先在黑板上寫“我的書呢?不見了!我的頭髮呢?吹亂了!是什麼時候,或許半夜睡熟?風神從西伯利亞來到馬交?”接著我又在黑板上配了一幅畫。同學們都興奮得大笑,感到這樣寫詩作畫並不難,於是紛紛動手做小詩人、小畫家。我又從自願舉手者中讓他們朗讀詩作及到黑板上來畫自己的創作。這個當堂練習一直在歡樂情緒及笑聲人進行。

我為了應付學生當堂“點菜”,避免當堂尷尬,所以一共準備了六個題目的詩句及畫。
最後我拿了一雙木筷來,問大家這是什麼。並說明日本每年要由中國進口二億多美元的木筷。日本保護自己的森林,中國為了賺取外匯而大量砍伐寶貴的樹木,這是多麼鮮明的對照!這首詩寫於一九五四年,當時人們還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但今天我們要做到保護地球、愛護家園的環保戰士。如果詩人今天來寫詩,一定會寫造樹值林的工人的豐功偉業了。

這兩節課,活動形式很多:說、議、誦、辯、唱、跳、演、畫等均有。其實我不善唱不擅畫也不會跳,但是為了使教學充滿生氣和趣味,我都會勇敢地獻醜,目的只是讓學生得到生動形象的領悟,有趣的接受。

這兩節課得到了濠江中學尤校長、李主任、初一(2)班主任何老師的大力支持,還得到活潑、主動學習的五十八位同學的積極參與,附近七間中學共六十多位老師特地調課來聽課,給了我極大的鼓舞。“逼上梁山”才逼出了這堂實驗課。也給了我機會勇於探索,大膽創新。

(作者為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